一、发展概况
“十二五”以来,在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以及国家统筹区域发展、泛珠合作、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推动下,湖南省建材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 2015 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 1729 家,资产总计 1711.6 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2926.7 亿元,利润总额 145.1 亿元;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工业增加值 707 亿元,占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 6.62%,在 13 个工业大类中排名第七。“十二五”期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17.8%,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0.8%。
(一)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
“十二五”以来湖南省主要建材产品产量总体呈较快增长态势。2015 年,全省水泥产量 11614 万吨,平板玻璃产量 2145 万重量箱,建筑陶瓷产量 14327 万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 732 万件,分别比 2010 年的 8701 万吨、1756 万重量箱、8358 万平方米和433 万件增长了 2913 万吨、389 万重量箱、5969 万平方米和 299万件。其中,水泥产量累计增长 33.5%,建筑陶瓷产量累计增长了 71.4%。其它主要建材产品中,水泥混凝土排水管、水泥混凝土压力管、石膏板、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钢化玻璃、技术玻璃等 7 类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均在 15%以上。
进入 2015 年后,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湖南省主要建材产品生产受到一定冲击,其中,水泥产量略有下降,建筑陶瓷减产较明显,由于旗滨玻璃搬迁改造新增产能,平板玻璃产量增加较多。总体上看,全省建材工业的基本面仍好于国内其他地区。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截止 2015 年底,全省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 53 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 71 条,熟料设计生产能力 7564 万吨。2015年,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量 6242 万吨,占全部熟料产量的 97.2%,水泥行业技术结构调整已基本完成;全省水泥散装率 63.4%,比2010 年提高了 17.4 个百分点;全省新型墙材比重 71%,比 2010年提高了 9.5 个百分点。
通过一系列的兼并重组,中建材南方、海螺水泥、华新水泥、中材集团等大企业已是湖南省水泥行业的主力军,其产业集中度达 72%,其中中建材南方、海螺水泥两大企业占据全省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比例高达 57%。
产业结构方面,水泥产业占全省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水泥制品、玻璃深加工、轻质建材、非金属矿采选及加工制品占全省建材工业的比重达到 44%,与 2010 年相比有较大提升。
(三)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2015 年,湖南省建材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926.7 亿元,利润总额 145.1 亿元。“十二五”期间,实现利润年均增长 8.8%;在统计的 37 个建材子行业中,有 19 个子行业年均利润增长达到两位数。
2015 年,全省水泥制品业(统计范围包括水泥制品制造、砼结构构件制造、石棉水泥制品制造和其他水泥制品制造四个子行业)利润总额 26.2 亿元,居建材子行业利润排名之首,是 2010年 8.2 亿元的 3.2 倍;玻璃制造业利润总额 2.21 亿元(不含蓝思科技),是 2010 年的 0.87 亿元的 2.5 倍;石墨及碳素制品业利润总额 5.9 亿元,比 2010 年的 4.1 亿元增长了 44%。相对而言,水泥等传统建材细分产业的盈利率相对较低,其中水泥行业利润总额 13.3 亿元,与 2010 年的 25.4 亿元相比降幅达 47.6%,表明在水泥产量较大增长的前提下,企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建筑陶瓷制造业利润总额仅 1.7 亿元,在产量增长 3.4 倍的前提下,实现利润反而下降 0.35 亿元。
总体上看,湖南省建材工业利润增长点正向水泥深加工、新型建材及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转移。
(四)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成绩显著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建材工业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
新型干法水泥和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全面取代了落后生产工艺,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在水泥和平板玻璃行业得到迅速普及,水泥窑脱硝技术已在全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实施,全省已建成华新株洲、祁阳海螺、石门海螺三条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产线,可日处理生活垃圾 950 吨。截止 2015 年底,全省有 66 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配套建设的纯低温余热发电设施已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约 440MW,带低温余热发电的生产线比例达到 93%。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五条生产线均配套建设了低温余热发电设施,并运用了干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烟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2015 年,全省吨水泥综合能耗 83.28 千克标煤,同比下降 3.2%;平板玻璃每重量箱综合能耗 11.36 千克标煤,同比下降 0.2%。全省建材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占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的 80%;粉煤灰、煤矸石、炉渣、脱硫石膏和尾矿等大宗固体废弃物主要用于水泥、商混和新型墙体材料生产。
尽管湖南省建材工业“十二五”期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依赖规模扩张和投资拉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未能真正改变,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一是规模过度扩张和需求增长减弱导致水泥、建筑陶瓷、墙体材料和商品混凝土等部分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行业效益下滑;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业等产业规模小、发展较慢,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三是创新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弱,技术储备少,向新兴领域延伸和拓展的能力不够强;四是企业布局分散、产业链短、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五是缺少一批有技术、有资金、有人才、重管理的领军型企业。
二、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
(一)宏观环境
总体看,我国依然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但建设的任务不再是以满足数量增长的需求为主,而是转变为以满足人们对建筑物的品质提升和功能增加的需求为主。建筑工业化、建筑绿色化将成为建筑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将转向生态治理工程建设。
(二)产业发展环境
1、我国建材工业现状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行业效益稳步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国建材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加。2015 年,全国水泥产量 23.5 亿吨,比 2010 年增长 25.3%;平板玻璃产量7.4 亿重量箱,增长 11.6%;建筑陶瓷产量 107.1 亿平方米,增长37.3%;玻纤产量 546.1 万吨,增长 103.3%。2015 年,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5 万亿元,实现利润 3049 亿元;“十二五”年均分别增长 13.6%和 4.9%,比同期全国工业年平均增速高出 4 个百分点和 1.2 个百分点。
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传统建材产品占建材工业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低耗能和加工制品业发展迅速,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不断提升。2015 年,规模以上混凝土及水泥制品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0932.1 亿元,再次超过水泥制造业,成为建材工业最大产业,为建材工业增长贡献了约 1.45 个百分点。
生态功能日益凸显。建材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技术创新研发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快,在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复合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绿色建材等领域形成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如降低水泥窑氮氧化物排放技术及应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技术,薄型瓷质砖及其制造技术,挤出干挂空心陶瓷板及其制造技术,Low-E 玻璃产业化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节能高效五层辊道式干燥器,玻璃纤维覆膜滤料等。
建材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持续增长,年消纳固废量超过 10 亿吨,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及产业废弃物发展势头良好。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污泥、生活垃圾及危险废弃物等已经在国内30 余条生产线得到应用,年处理生活垃圾等废弃物达 300 余万吨。
2、建材工业发展趋势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总体上看,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建材产品产能仍处于高位,产能过剩问题将长期存在。在政策保障、资本支持的背景下,我国建材工业兼并重组有序推进,探索相互参股、委托经营等,以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和制止恶性竞争。
当前国内建材行业传统产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但我国在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工程建设与服务、品牌等方面具有优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成为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产业。建材工业利用生产过程(如工业窑炉)处置工业副产品和城市废弃物,实现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的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015 年 8 月工信部、住城部发布《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将进一步加快建材工业的绿色生产和应用,更好地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建筑发展。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十三五”规划将突出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将有助于挖掘和提升行业的生态补偿功能,将建材工业转变成为一个综合利用废弃物和实现绿色发展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
(三)产业发展条件和市场前景分析
1、产业发展条件
(1)资源条件
湖南省多种建材非金属矿产已查明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萤石、隐晶质石墨、海泡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等 6 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国首位,重晶石、玻璃用砂岩等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 2 位,在国内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矿种有石膏、高岭土、芒硝,金刚石等。
在已探明储量较大的建材非金属矿产地分布区域,形成了具有较强特色的非金属矿产业。郴州、衡阳地区的萤石开采加工及氟化工产业、石墨开采及加工产业,邵阳、常德地区的石膏产业,怀化、常德地区的硅砂加工产业,湘谭、浏阳的海泡石,衡阳市的长石开采及深加工产业,娄底耐火粘土开采及高档耐火材料产业等。
(2)区位交通
湖南省北接湖北,南邻两广,西接贵州和重庆,东毗江西,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的区位特点。2014 年国家提出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标志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由沿海发展向沿海与沿江比翼发展转变。
从经济区位看,地处“一带一部”的湖南省,既是沿海通达内地的关口,也是内陆进入沿海的前沿,在促进中部崛起与长江开发开放的重大历史机遇下,经济地理区位优势非常明显。
从交通区位看,湖南省逐步由区域性交通枢纽转变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方面,随着京广高铁贯通全境、沪昆高铁建成通车,境内高铁将超过 1000 公里;高速公路方面,基本形成了以“五纵六横”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络;水运方面,基本形成以洞庭湖为中心、“一纵五横十线”高等级航道网为骨架,长沙港、岳阳港为主枢纽的内河水运体系。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还将进一步构建陆水空城际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运、机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加快建成全国性、区域性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
(3)劳动力资源
湖南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约 72%),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
(4)产业园区
目前,全省有产业园区 141 家,基本形成“一县(区)一园区”相对均衡的空间分布格局。
“十三五”时期,湖南省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空间布局,着力培育具有发展优势的特色园区,推动地理空间相邻、产业联系密切的各类园区的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内发展领先的国家级园区或区域性大园区,形成更大区域范围的集聚效应。
2、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湖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将发生新的变化,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2015 年,湖南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 6000 美元,全省居民小康实现程度达到 88%。发展型消费、服务型消费、新型消费逐步取代生存型消费、物质型消费和传统型消费。
市场对建材产品的品质和功能将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产品需求将由原材料需求为主向质量提升和功能增加方向变化。新兴产业发展对建材及制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制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需求,拓展了发展空间;为适应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要求以及住房舒适、安全的新需求,绿色建筑材料、节能保温材料的需求将快速增长;传统产业以节能、减排为重点目标的大规模技术改造,适应新需求的建材新兴产业发展为建材工业发展带来新商机;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大规模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有利于建材工业利用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新产品、开拓环境治理工程新领域。
2015 年湖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 50%,2020 年将达到58%,新型城镇化在释放消费潜力的同时,也将通过城市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规模的扩大稳定建材产品消费市场。未来五年湖南省将实施大规模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全国性、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物流节点城市,构建油气电煤互为补充的能源保障网,构建江河湖库功能互补的水利设施网,构建配套安全高效的城镇基础设施网,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推广“海绵城市”,加强城市公共交通、防洪防涝等设施建设以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城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综上分析,未来五年全省对传统建材产品的需求仍会保持适中水平。结合历年数据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研究,预测2020 年全省水泥需求量为 1.1 亿吨,平板玻璃需求量为 3500 万重量箱,加工玻璃需求量为 1 亿平方米,建筑陶瓷需求量为 5.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需求量为 1400 万件,石材板材需求量为 2800万平方米。
三、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局面。改造提升水泥等传统建材产业,培育发展建材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体系,全面提升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高效发展,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湖南省建材工业。
(二)发展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压减过剩产能,促进优胜劣汰。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新的思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打造一批省级、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通过全面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水泥行业绿色化转型,重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和使用全过程的环境友好,构建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体系。
坚持融合发展。突出产业链延伸,推动建材产业与建筑业融合、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新兴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建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通过融合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三)发展目标(2020 年)
1、经济发展目标
全省建材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建筑部品、特种陶瓷、技术玻璃、复合材料制品、非金属矿精深加工等建材新兴产业初具规模,行业经济总量稳步上升。到 2020 年,建材工业销售收入达到 4300 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 8.0%以上,其中,建材新兴产业增长率达到 12.0%以上。
2、主要产品产量目标
到 2020 年,全省水泥产量 1.1 亿吨左右,比“十二五”末略有下降;建筑陶瓷产量达到 2.5 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 11.8%。
3、科技创新目标
到 2020 年,全行业研发投入比例不低于当年销售总收入的2.0%,新增省级及以上技术中心(或重点实验室)超过 5 家,建材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取得明显成效。
4、布局优化目标
到 2020 年,建材工业集群集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长株潭核心区及外围,形成 3-5 个特色建材生产集中区,重点发展建筑部品构件、新型墙体材料、特种陶瓷、技术玻璃、化学建材、硅材料、石墨深加工等产品,为推动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提供配套材料。
5、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目标
到 2020 年,全省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 18%,综合利用废弃物总量增加 5%,水泥散装率达到 70%, 新型墙体材料产量比重达到 80%。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以及危险废弃物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建成水泥窑协同处置环保项目 20 个左右,使水泥工业转型为兼顾污染物处置的新型环保产业。
各重点产业粉尘、废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全部建材企业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全省建材非金属矿山基本实现规范开采,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水泥、平板玻璃等主要建材企业减排及能耗指标进入国内先进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水泥及相关产业
“十一五”以来,湖南省新型干法水泥得到了迅速发展,水泥工业产业结构显著改善。截止 2015 年底,全省有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 53 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71 条,熟料设计生产能力 7564 万吨,水泥生产能力 1.30 亿吨;此外,全省还有水泥粉磨企业 72 家,水泥粉磨能力 4400 万吨,另有 5 家特种水泥、白水泥企业及 5 家 JT 窑企业(其中有 2 家未开窑)等。
目前,湖南省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显现。“十三五”期间,全省水泥消费将处于需求峰值后的平台期,总体需求略有下降。因此,水泥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淘汰缺乏竞争力的产能,延伸产业链,拓展市场空间,全面提高行业的运行质量。
首先,要发挥好龙头企业在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通过转换机制、强化管理、提升技术、运营水平和效率,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同时,禁止新建或扩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坚决取缔无证生产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机制,研究专项政策,推动 JT 窑、日产2000 吨及以下规模新型干法生产线等竞争乏力产能有序退出;引导水泥行业实行季节性错峰生产,化解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
其次,积极推动水泥工业向具有环保功能的绿色产业转型,继续支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险废弃物,提高水泥工业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
在市场需求不增甚至萎缩的新形势下,水泥工业要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拓展生存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要抓住湖南省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有利时机,布局一批建筑构件、部品生产基地,带动水泥预制墙体、水泥预制构件等相关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顺应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大禁止现场搅拌的政策执行力度,积极发展预拌砂浆和特种砂浆,积极发展预制管桩、市政工程用混凝土制品和装饰混凝土等相关产品,通过产业链延伸,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2、平板玻璃及玻璃深加工
湖南省平板玻璃企业有 8 家,其中浮法玻璃生产企业 2 家。株洲醴陵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有 5 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包括2 条超白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1 条在线 LOW-E 节能镀膜玻璃生产线、1 条在线 TCO 镀膜玻璃生产线和 1 条全氧阳光膜玻璃生产线)年设计产能 2000 万重箱。郴州桂阳家兴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原八达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省第二大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目前正实施由郴州市中心城区整体搬迁至桂阳工业园,将形成优质浮法玻璃生产能力 320 万重量箱,LOW-E 玻璃 60 万重量箱。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系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玻璃深加工基地。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玻璃工业要加强与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联手与合作,提高高端产品自主保障能力;重点发展节能玻璃、光伏玻璃、电子信息玻璃等新型功能玻璃,扩大玻璃深加工产品在装饰、电子、新能源、环保及国防航天等领域的应用;以两化融合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浮法玻璃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和运行水平,向智能制造升级转变;重视硅砂配套基地建设,提高原料保障能力。支持株洲醴陵旗滨玻璃有限公司和郴州桂阳家兴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小加工玻璃企业依托原片生产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醴陵旗滨玻璃深加工基地。支持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可年产 30,000 片蓝宝石摄像头防护镜片、24,000 万片指纹识别保护镜片和 3,000 万片智能穿戴设备防护屏,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67.8 亿元。
3、建筑卫生陶瓷和耐火材料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建筑陶瓷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建筑陶瓷产量由 2010 年的 4179 万平方米提高至 2015 年的 14326.9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衡阳、岳阳、常德等建筑陶瓷生产集中区,2015 年全省卫生陶瓷产量 732.3 万件,比 2010 年的 433 万件有较大提高。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快品种创新,自主开发陶瓷砖创意设计新品种,积极推广个性化、绿色化、功能化、智能化建筑卫生陶瓷新产品,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和市场竞争力,逐步提高在省内市场的占有率。要加快“两化融合”,运用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提高运行效率、效益,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重点推广应用标准化原料配置技术、薄形化新产品、超薄陶瓷大板、低温快烧技术、连续磨生产技术、建筑陶瓷干法制粉技术、卫生陶瓷压力注浆技术、清洁能源制备技术、以废陶瓷、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建筑卫生陶瓷制造技术、陶瓷喷墨及3D 打印技术、窑炉余热利用技术等先进、节能、清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
湖南省耐火材料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湘潭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熔铸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娄底冷水江和永州耐火材料生产有一定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耐火材料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支持优势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联合重组;加大研发投入,适应下游行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的变化,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积极开发资源能源节约、生产过程清洁、使用过程无害的“绿色耐材”,鼓励开展用后耐火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重点发展优质合成、改性原料和长寿命、无污染、节能型耐火材料,开发适用于高温工艺装备关键部位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的长寿命新型耐火材料、微孔结构高效隔热材料,施工便利的高性能不定形耐火材料,防止重金属污染的无铬耐火材料等高端产品。
4、新型墙体材料
2015 年全省墙体材料总产量 297 亿标砖,新型墙材比例由2010 年的 61.5%提高到 71%,基本形成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页岩烧结多孔砖、石膏砌块及煤矸石烧结多孔砖等为主导产品的产业格局,墙体材料产业在综合利废的作用不断加强。
目前,湖南省墙体材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偏低、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产能结构性过剩等。“十三五”期间,必须以结构调整、优化存量为主,重点发展适合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现代建筑体系需要的高质量、多功能的新型绿色墙体材料。
首先,要全面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墙改科研”和农村“禁实推新”进程,推动墙体材料产品向轻质、高强、自保温方向发展,进一步淘汰实心粘土砖,限制以粘土为原料生产墙体材料产品,降低烧结类墙体材料制品在城镇建筑市场的使用比重,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推广“农村新型墙材应用示范项目”。
其次,要继续发挥好墙体材料产业的利废功能。推广节地、节能、利废、热物理性能优异的新型墙体材料,着力开发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以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建筑废弃物等为原料的利废墙体材料产品。
三是以提高全要素利用效率为主要目标,通过采用先进技术装备,提高墙体材料生产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同时,推动淘汰落后技术装备水平、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存量产能,实现优胜劣汰。
四是克服体制障碍,加强墙体材料生产与建设、设计、施工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产品标准和建筑设计标准的联动、衔接,创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快推出新产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切实满足现代建筑对墙体材料隔音、保温、防火、防水、抗震、装饰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
5、化学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
“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化学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行业得到了较快发展。2015 年全省化学建材营业收入 370.5 亿元(含塑料管道、管件、涂料、建筑防水材料和密封填料等),占建材行业营业收入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7.2%提升至 11.4%,年均增长15.1%;以塑料门窗、铝合金门窗、给排水管道以及装饰制品为代表的装饰装修材料行业,已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其中,建筑防水材料行业是“十二五”湖南省建材工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5 年全省从事建筑防水行业的企业有 800 多家(建材口径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由 2010 年的 1 家增长至 20家),主营业务收入由 2010 年的 7.7 亿元增长至接 59.9 亿元,产业规模扩张了近 8 倍。
总体上看,包括建筑防水材料的湖南省化学建材及装饰装修材料行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环保装置不配套或不到位,生产效率低,精品产业少、配套能力弱、产业集聚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十三五”期间,必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重塑产业链条,强化创新驱动,做大做强精品产业。
一是打造精品产业。通过规划引导,着力培育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的建筑防水材料、塑料管材等重点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培育竞争优势,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是提升产业集中度。推进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集团化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知名度、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三是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优化调整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和项目向产业园区聚集,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在产业链构建上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分工协作的关系,提高企业的要素配置能力、创新发展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发挥聚集效应。
四是加快推进技术结构调整。以政策推动和市场驱动倒逼行业技术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创新,加大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通过产品质量和环保监管等途径加快淘汰落后产品和产能。
五是提升材料健康指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发展与绿色建筑配套的化学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研究制定绿色建材发展行动方案,实行绿色标识制度,定期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
6、石材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
湖南省饰面石材品种较多,资源丰富,可作为饰面石材的有花岗石(含辉长岩、辉绿岩)、大理石等。但目前已进行勘查的矿区仅有 7 个,资源储量 4069 万立方米。2015 年,全省共有石材加工企业 35 家,产量 1643.3 万平方米,其中花岗石板材产量1284.3 万平方米,大理石板材产量 359 万平方米。
目前,湖南省石材开采较为零散,总量不大,集群化、专业化的石材基地没有形成,龙头企业缺乏,行业集中度低;产业链不完整,与石材相关的配套产业还不完善;产品结构不合理,中高端产品少,自给能力不足,制约了全省石材产业发展。
在石材矿山开采方面,要加强石材资源的地质勘查工作,摸清资源家底,调整优化石材产业布局,在全省打造长沙、怀化溆浦、张家界等若干个石材开采加工基地,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现有小型石材矿山开采企业资源整合,采用联合、重组、参股等多种方式,组建若干大型石材开采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
规范矿山开采,将矿山开采开发利用方案、开采设计、土地复垦方案等纳入到矿山管理之中;推广金刚石绳锯、链臂锯等先进的机械化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提高石材资源利用率。
在石材产品加工方面,重点推广大型现代化成套工艺技术与装备,包括数控机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加工、智能化控制等,重点推广超薄板、复合板生产、废料综合利用、应用护理等新技术。引导和推动石材矿山、石材加工企业全面达到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提高产品加工精度,推进石材产品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转变;大力发展石文化制品以及异型石材加工制品。推动石材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包括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人造石材、石材马赛克、拼花以及砖、砌块、建筑骨料等建材产品,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石材专业化的石材加工基地或产业园区。
除石材以外,全省还有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企业两百多家,主要包括石灰石、石膏、粘土、海泡石、硅砂、石棉、云母、石墨、滑石等矿物开采。长期以来,由于采掘加工技术落后,产品以原矿出售为主,行业小、散、乱、多的问题比较突出。“十二五”期间,中国建材集团注资 2 亿元成立湖南南方石墨有限公司,完成了对该市 200 多家石墨采矿企业的整合重组。
“十三五”要重视隐晶质石墨、萤石、海泡石、重晶石、石英砂岩、石膏、高岭土等具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非金属矿产资源的找矿勘查研究,组织编制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保护优质资源;要进一步优化非金属采选业产业布局,推动非金属矿开采企业兼并重组,对战略性矿种资源实行总量控制;要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郴州石墨、湘谭海泡石、溆浦硅砂及精深加工产品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矿山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技术改造,提升采矿和加工技术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水平。重视非金属矿山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通过实施绿色矿山试点工作,推动全省非金属采选业转型升级。
(二)培育发展建材新兴产业
1、大力发展建筑部品产业
湖南省住宅产业化已经具有较好的基础,拥有远大住工和远大可建等国内领先企业,工业化 PC 构件产能已达到 800 万平方米,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工业化制造体系已初步形成。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加快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步伐,从而将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新产业。湖南省已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集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和住宅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展示、集散、经营、服务为一体,具有国际一流水平、产值过千亿的住宅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实现住宅部品部件规模工业产值年均增长 20%以上,成为建材产业新的增长点。因此,湖南省建材工业必须抓住机遇,突出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为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提供配套产品和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组建推进机构,推动建材产业与建筑业的互动与融合,通过搭建建筑部品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式,研发、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完善相关设计技术标准和施工图集,形成系列化、多样化的技术体系支撑,提供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创造有利于建筑部品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支持和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联盟,通过融合创新,掌握全产业链知识和核心技术,形成研发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和集成施工能力;支持以技术、资金、市场为纽带,通过产业链纵向联合或并购,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市场服务能力。突破行业分割障碍,加强规划的协同和衔接,切实完善产业布局。重点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打造 3-5 个综合性建筑部品产业基地或园区,吸引包括远大住工、远大可建等国内领先企业和大型建材企业入驻,引导中小企业提供配套支撑,形成有效的专业化配套和企业协同,为推动建筑部品产业发展提供示范,为发展建筑部品产业探索模式、积累经验。
2、推动特种陶瓷、技术玻璃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升级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是建材工业三大领域之一,具有技术含量高、物质资源消耗少、应用领域宽、成长潜力大等特点。以工业陶瓷、技术玻璃、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湖南省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长沙经开区、醴陵市和新化冷水江三大工业陶瓷产业集中区,拥有以中南大学为支撑的国家级(C/C)复合材料研究机构。其中,醴陵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节能玻璃领域、薄膜太阳能电池用导电玻璃领域技术领先、产品最齐全的优势企业;株洲醴陵工业陶瓷集中区的电瓷及配套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达 40%以上;湘火炬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用火花塞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30%以上;长沙经开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氧化锆陶瓷表壳也已成功用于苹果手表(iWatch),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制造 2025》的推进,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将加快发展,并将为工业陶瓷、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必须及早布局,重点支持和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形成特色鲜明、规模较大、配套齐全的产业集聚区,成为引领湖南建材工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新亮点。
首先,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突破技术瓶颈,积极研究和拓展高性能陶瓷基复合材料,重点发展高强度电瓷、氧化锆陶瓷、氧化铝陶瓷、碳化硅陶瓷、电子陶瓷等工业陶瓷制品以及高性能陶瓷膜材料和延伸产品,进一步完善省内工业陶瓷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形成优势产业。
其次,要以满足建筑节能、太阳能利用、平板显示和汽车等领域需求为目标,加快技术玻璃产业化,提升技术玻璃在全省玻璃产业比重,推动产品向中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新型涂膜隔热玻璃、低辐射(Low-E)镀膜玻璃、透明导电氧化物(TCO)镀膜玻璃、平板显示玻璃(TFT/PDP/OLED)、自洁净玻璃及智能变色玻璃;加快发展石英玻璃及制品,促进高纯石英管、光纤预制棒产业化。
此外,加强与建筑、高铁、汽车、电子、风电、环保、消费等下游行业的应用对接,积极发展玻纤制品深加工,扩大纤维复合材料制品在中高端应用领域的市场规模;加快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运动器材、医疗器械、电线电缆等行业急需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与制品。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形成产品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同步的发展新格局。
3、加快发展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及延伸产品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大力推进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的新材料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其中,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兴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正成为当前非金属矿精深加工领域的热点。郴州地区是全球最大的微晶石墨资源产区,鲁塘矿区的微晶石墨资源占据全球储量的 67%。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石墨烯材料还处在研发阶段,且基本以晶质鳞片石墨为原料;一旦利用微晶石墨制备石墨烯等相关科技研发取得成功,并得以商业化应用,在电极、电池、太阳能、涂料、超轻材料以及吸附等众多领域有巨大市场。
怀化溆浦县具有独特的优质硅砂资源,其储量居全国之首,且品质高,杂质含量低,易于开采,是我国优质浮法玻璃用硅砂基地之一。“十三五”时期要以现有优质硅砂生产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覆膜砂、无机硅材料、硅微粉、工业硅四大硅系列产品,通过延伸硅砂产业链,加快发展高附加值硅材料产品。
除微晶石墨外,湖南省还有海泡石、萤石、石榴子石、玻璃用白云岩、陶粒页岩、重晶石、石膏、高岭土等众多优势非金属矿品种,但深加工产品少,研发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延伸非金属矿产品产业链,全面提升资源转化效率。
首先,要以海泡石、石墨、石英砂岩、萤石、高岭土等优势矿种为突破口,积极发展非金属矿物功能材料、填充改性材料、新型结构材料、装饰装修材料、高性能无机增强增韧纤维以及共性基础原材料等新型材料及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逐步扭转目前以销售原矿和初级原材料产品为主的不利局面。
其次,要突出财政资金支持的引领作用,联合高校、科研单位、地质勘探等机构对优势矿种(或具有潜在优势的矿种)的开展基础性研究,为大规模商业化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政策洼地,留住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着力提高科技成果的集成能力和转换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核心产品,打造专业化的、高水平的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基地,完善产业链,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换档期,传统产品产能过剩,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将从 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 6-7%中高速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湖南省建材工业要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树立创新发展理念。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以骨干企业为重点,在规划期内培育若干家省级、国家级的技术中心或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
2、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平台建设
借鉴国内外产业技术平台的建设经验,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等,加快建筑部品产业技术平台、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和产业技术平台、以及海泡石、石墨精深加工及延伸产品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行业研发设计成果交易市场。
(二)推进绿色发展
1、构建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体系
围绕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加大绿色建材技术的研发,使绿色建材从产品性能、品质及可选性等方面全面满足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重点发展节能型墙体、门窗、屋面等部品部件,积极发展环保型建筑涂料、防水材料、塑料管材、保温隔热材料、密封粘结材料等化学建材和装饰装修材料产品,积极发展节能玻璃、节水洁具等绿色建材产品及部品,攻克核心和关键技术,形成自有知识产权。
加快绿色建材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建立系列化的、覆盖面广的绿色建材产品库,将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纳入到政府公用工程和保障房建设产品目录中优先推广,并贯穿到工程建设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后期保养维护等流程。
2、推动水泥行业的绿色化转型
突出水泥工业在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领域的优势,继续支持水泥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对工业固废的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积极推动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其他有害废弃物,在城市周边选择具备条件的水泥工厂进行有害废弃物协同处置改造,使水泥企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新型工业企业。
3、全面提升建材生产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水平
实施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有效控制生产全过程污染物的产生、治理和排放,全面提升建材工业能效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水泥行业要积极推广窑炉高效节能工艺技术及装备,新型节能粉磨技术与装备,粉尘和氮氧化物低成本综合减排工艺及装备;平板玻璃行业大力推广全氧燃烧技术,高效脱硫、脱硝、余热发电一体化技术装备;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要积极推广低温烧成技术、干法制粉技术、喷墨及 3D 打印技术、高效洁净煤制气等;墙体材料行业要开展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途径及技术研发,推广大断面隧道窑、自动焙烧技术等节能技术;砂石骨料行业要严控天然砂的采掘,规范砂石骨料矿山采掘秩序;预拌混凝土行业要加快推进绿色环保站建设。
充分发挥建材工业无害化消纳固体废弃物的优势,鼓励综合利用矿渣、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尾矿等大宗工业废弃物和建筑废弃物,生产水泥、墙体材料等产品,扩大资源综合利用范围和固体废弃物利用总量。
(三)加快结构调整
1、完善落后产能淘汰机制
加大淘汰落后力度,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推进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行业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产能过剩,坚决遏制新增产能和重复建设,加大去产能力度,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全面禁实限黏,降低烧结类产品比重;促进石材开采加工、建筑防水材料、塑料管材等重要子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2、推进联合重组
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支持和培育技术引领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对水泥等传统建材产业,可探索机制创新、相互参股等,以维护市场供需平衡,制止恶性竞争,提高盈利能力,实现合作共赢。
3、提升新兴产业
围绕建筑工业化以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建筑部品、工业陶瓷、纤维复合材料制品、非金属矿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的培育,积极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完善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培育新业态,推动产业集聚,塑造新品牌,打造影响力,形成推动湖南省建材工业发展的新动力。
(四)优化产业布局
1、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坚持优势互补、区域协调的原则,结合各地的市场、资源、交通、区域经济发展和空间承载能力等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其中,建筑陶瓷主要布局在目前已初具规模的衡阳、岳阳、常德等几个生产集中区。建筑部品生产基地重点布置在岳阳、益阳、娄底、衡阳、郴州等,化学建材、装饰装修材料等绿色建材生产集中区可与建筑部品生产基地进行协调,形成互补配套、协作的发展格局。对资源依存度较高的石材开采加工、非金属矿采选业宜结合资源条件有序开发,无机非金属新材料、海泡石、石墨等非金属矿精深加工以及延伸产品开发宜结合研发能力等要素,按市场规律进行合理布局。
2、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支持生产基地、专业园区建设,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引导项目向规划区域聚集,促进关联产业相对集中,形成产业专业化区域,发挥聚集效应,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引导产业链式发展,在产业链延伸方向上建立相互配套、分工协作关系,形成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增强企业对产业要素资源的配置能力、控制能力和综合成本消化能力;围绕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壮大产业实力,整合各种资源,形成稳定、持续的竞争优势。
3、推动产业国际化
鼓励和支持采用先进的装备与技术,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的质量技术控制标准体系,实现研发创新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抱团取暖等模式到国外发展。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渠道,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发展全球经营网络,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五)创新商业模式
1、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建材企业要确立主动融入建筑业的发展理念,以技术、资金、市场等为纽带,加强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建筑设计单位等下游应用端的合作、联合,突破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体制机制阻碍,加快向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生产企业转型。通过融合创新,掌握全产业链知识和技术,形成关键材料或产品研发能力、设计能力和制造能力;通过产业链纵向联合、集团化整合,完善产业链协作关系,实现“一站式”、“一条龙”式的流程结构,提升全产业链资源配置和市场服务能力。
2、大力发展产业联盟
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形成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的有效解决机制;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步伐,培育新的产业形态;建设各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尤其要加强新兴建材企业与产业链下游企业、相关应用领域的合作、联动,形成既有产品研发优势又有产业链优势的产业联盟,实现由配套、辅助材料生产向关键材料生产、终端产品集成转变,通过提升集成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3、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
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建材企业供应链管理、营销及服务环节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智能决策水平。着力构建统一的物流平台,逐步压缩或抛弃中间环节费用,建立供应商与企业(B2B)、工厂与消费者(B2C)的直接联系,进一步减少存货量,减少资金占用,降低整体系统成本,扩大可触及客户群体,提高产品销量。
六、重点工程
(一)协同处置示范工程
1、工程目标
开展协同处置,利用水泥窑缓解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及其他有害废弃物处置压力,减少土地占用,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置,加快水泥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依托现有水泥企业,到 2020年全省建成约 20 条协同处置生产线。
2、主要内容
研究出台政策,支持在中等及以上规模城市周边,依托并改造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污泥和工业危险废弃物各类废弃物的生产线。
(二)建材新兴产业培育工程
1、工程目标
在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发展空间和带动建材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主要技术装备实现创新升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或超过全行业先进指标,环保指标全面达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到 2020 年,培育 5-10 个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龙头企业,引领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2、主要内容
围绕工业陶瓷、新型技术玻璃、高性能复合材料、非金属精深加工制品、新型多功能节能环保墙体材料及配套的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等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领域,培育一批龙头企业。
(1)加快工业陶瓷、技术玻璃等功能性材料和结构材料的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形成产品质量提升和推广应用同步的发展新格局。依托龙头企业,积极开发高强度电瓷、高性能电子陶瓷、高性能陶瓷膜环保设备等工业陶瓷产品及设备,加快推进蓝思科技蓝宝石生产及智能终端应用(显示玻璃)项目建设。
(2)加快推进湘潭海泡石产业园建设,深化“产学研用”合作研究开发,构建“一条龙”产业模式,提升海泡石深加工产品产业规模。加快推进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集科技研发、系列产品制造以及贸易和物流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
(3)开发轻质高强、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施工便利的新型多功能墙体材料,以及适应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要求的各类建筑部品、化学建材产品与装饰装修材料,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培育知名品牌。
(4)依托中南大学等省内外科研机构,组织开展应用于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环境工程等领域,具有轻质高强、耐腐隔热等特定功能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碳纤维、玻纤为基材)的研究并实现产业规模化。
(三)产业集中区示范创建工程
1、工程目标
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建筑部品和绿色建材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到 2020 年,在全省范围内形成 3-5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配套能力,能主动融入建筑业,推动建筑工业化、绿色化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
2、主要内容
强化政府引导,加强规划协调,在紧邻长株潭核心区的岳阳、益阳、娄底、衡阳等地,选择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的地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原则,重点发展建筑部品和绿色建材产品生产,完善研发设计、信息网络、污染治理、公共服务平台等产业链配套体系。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完善多部门联动机制,研究制定促进建材行业去产能、节能减排、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矿产资源整合、住宅产业化推广、绿色建材推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研究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具体推进方案。
(二)加大政策扶持
贯彻落实相关建材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推动建材企业落实国家行业规范要求,严格项目土地、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约束。强化投资监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鼓励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资源综合利用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建材新项目、新产品。
加大政策倾斜,重点支持住宅产业化、水泥窑协同处置、节能玻璃门窗、新型墙材、建材新兴产业、产业集中区示范基地建设、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推动将绿色建材评价标识信息纳入政府采购、招投标、融资授信等环节采信系统。
(三)优化发展环境
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突出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机会,加快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保障公平公正的市场权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