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湖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09 09:20:36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特点
       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有8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地,先后获批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优势明显,整体处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省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12.73亿元,同比增长10.9%;完成新产品产值486.56亿元,同比增长17.8%;出口大幅度提升,完成产品出口交货值81.73亿元,同比增长254.9%;产品销售率为98.3%。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7.47亿元,同比增长22.6%;实现利税110.55亿元,同比增长23.9%;实现利润70.62亿元,同比增长24.9%。 “十二五”期间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主因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1.5%。湖南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品覆盖了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所有领域,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铁路敞车及机车电机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轨道交通行业机电零配件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80%,交传货运重载干线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0%、25%和10%以上;国际市场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进一步夯实。
       2、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截至2015年底,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64家,其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中车电机有限公司三家企业是中车旗下一级子公司,中国中车在全国近30个城市共有5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一级子公司,湖南株洲是布点最多的城市。此外,还有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铁路车辆生产企业。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覆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所有领域,已形成从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物流配套于一体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条,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集聚区。湖南省的电力机车产品已经占全球市场的20%,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已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
       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拥有3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国际级重点实验室、6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科研中心。在电力机车、城轨车辆、铁路货车等领域掌握了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研制基于超级电容储存电能技术作为主动力能源的“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制造商,掌握了世界高端A型地铁车辆设计、制造技术和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制造技术。“轨道交通用3300V等级IGBT芯片研制及其应用”填补国内空白。“交流传动系统及其高性能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直线电机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系统”等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达74%,共获得专利722多项,荣获国家专利金奖1项。
       4、人才洼地效应显现。全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仅有的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均在我省株洲市,我省有46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轨道交通行业科技专家,140多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和万余名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工程技术人员。一大批科技人员主持或参与了产业领域国际标准、国内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中南大学铁道学院、湖南大学电气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为产业发展提供着人才支撑。
       (二)主要问题
       1、原始创新能力仍显不足。我省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专长于产品开发应用,基础性研发重视不足,在科技储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等原始创新能力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产业基础配套相对薄弱。产业核心基础器件技术和产品全方位配套相对薄弱,还未完全形成一批“高、精、特、专”产品配套企业群体,产业基础工艺相对落后,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有待升级,轨道交通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3、企业话语权仍有待提升。我省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都是央企在湘子公司,公司的决策很难在企业本级形成。在城际动车组方面,我省产品虽然大批量出口,但整车产品尚未能进入国内动车组市场。

       二、面临形势
       “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国际产业分工、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地缘政治环境等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地把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
       (一)发展趋势
       1、国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趋势。
       全球掀起新一轮高速铁路网建设高潮:2020年,欧洲规划新建高速铁路10000km和改建既有线路15000km的遍及全欧的高速铁路网。美、英、日、韩等国近几年相继推出了建设高速铁路的巨额投资计划。欧洲铁路工业联盟(UNIFE)预测,未来10年,铁路工业市场产品的年生产总值将以1.5%-2%的速度增长。
       国外高速列车运营速度持续提升,车体结构和动力设备轻量化,动力布置分散化,电力牵引传动系统向高效、轻便、低成本化转变,列车运行及安全保障逐步实现自动化,最高运营速度达到300km/h正向350km/h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不断向交通类型多样、交通布局网络化、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提高运行速度,发展交流传动车辆,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微机控制与诊断,广泛采用通信网络技术,发展低地板轻轨车辆技术和模拟式电气控制制动系统。
       2、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趋势。
       未来5年,高铁、城际快速通道及城市轨道交通是我国轨道交通建设的重点,同时也将是国际国内轨道交通装备企业争夺的重点市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除株洲集群以外,还有青岛、长春和唐山等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青岛拥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等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龙头企业,产品涵盖高速动车组、铁路客车和地铁车辆制造;长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现有规模企业23户,其中整车制造企业2户,配套企业21户。核心企业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轨道列车生产基地,与西门子、庞巴迪等世界知名企业并处世界轨道列车生产企业先进行列;中车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的唐山集群,也形成了铁路车辆、电动车组、内燃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特种车、试验车、城市轨道车辆等产品研发、制造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二)机遇和挑战
       1、市场持续增长的机遇。2014年,德国SCIVerkehr公司发布了国际轨道交通市场预测报告,预计到2018年市场容量将突破1900亿欧元,增长17.3%,年复合增长率为3.4%。根据国家铁路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建铁路不低于2.3万公里,总投资不低于2.8万亿元,我国铁路装备需求将维持在高位。目前我国已规划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线路总里程约25000~30000公里,其中时速200公里及以下速度等级不少于15000~20000公里。按照每公里配置2.5辆左右测算,时速200公里及以下速度等级城际动车组市场需求总量约为30000~45000辆,按照30年交付完毕和30年使用寿命计算,平均每年需求量为1000~1500辆左右。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轨道交通装备市场空间巨大。
       2、“一带一路”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辐射中亚、南亚和西亚等区域的国家,并延伸至东欧、北非,这些区域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有着迫切需求。作为绿色环保、大运量交通方式的轨道交通,必将成为“一带一路”的开路先锋,同时也将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
       3、国际贸易保护的挑战。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既要面对国际巨头的打压又要突破国际标准、贸易保护、品牌影响力等阻碍,湖南轨道交通装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面临多重压力。南北车合并成中车集团后,在资源配置、业务布局等方面还不够明朗,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存在不确定因素。
       4、市场本地化的挑战。由于轨道交通装备产品都是“大产品、小市场”,消费客户是特殊的群体,每年的订单需求都要由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来决定。各地政府在投资发展本地城轨地铁线路时,为了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往往要求各投标企业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和在当地进行本地化配套。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制造绿色智能、拓展国际空间、打造主导品牌”发展思路,以满足干线轨道交通、区域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重大需求为目标,推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发展,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结构调整升级。围绕国际国内铁路和城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需求,研发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环境的新型轨道交通装备,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创新引领原则。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突出绿色智能,坚持走“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路线,加强基础性、通用性、前瞻性、应用性技术研究,形成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能力。
       3、协同发展原则。坚持整机装备与关键系统及核心部件同步研发、同步技术进步的协同发展机制,发展一批高起点、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企业,为产业的创新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4、提升服务原则。引导企业在研发、设计、试验验证、系统集成、认证、监理咨询、运营维护、工程承包、维修、维护保养、物流、租赁等产业链前后端开展增值服务,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变,打造提供全寿命周期服务的企业集团。
       (三)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以株洲为重点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以轨道交通整车研制为龙头,以电力牵引技术为基础的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全产业链制造集群。打造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1、总体发展规模目标。到2020年,全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主要产品技术全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初步构建全球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体系,轨道交通装备服务业收入提升到20%以上。努力将湖南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电力机车之都”。
       2、创新能力建设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将轨道交通“高速”、“重载”技术引领战略向“绿色”、“智能”技术引领战略进化,形成引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的创新能力。集群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提高到80%以上,申请专利100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00项以上),R/D投入达到5%以上,新建3~5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研发平台与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新建2~3个专业型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组建2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实现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自主设计制造,技术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产业组织结构目标。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2020年培育出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企业2家(中车株机、中车株所),过100亿元企业4家(中车电机、中车物流、联诚集团、中车长江株洲分公司),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00家。培育一批与以上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形成产业价值链、产业配套链的中小企业,建设关系紧密、结构优化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4、智能制造发展目标。到2020年,行业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力普遍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产品设计数字化工具普及率达到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5%。

       四、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1、重点产品
       (1)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大力发展动力集中型动车组、混合动力内燃动车组、双层干线动车组、城际动车祖。深入研究动车组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以及整车联调和试验验证等相关技术,形成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完成自主化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运用考核。目标速度登记350km/h;编组方式:8辆编组,4动4拖:轴重:≤17t的高效低噪新型高速动车组。
       (2)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电力机车。构建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系统的研发平台,研制试用于30吨轴重重载需求的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及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及系统,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目标速度等级120km/h;牵引功率:9600kW;轴式2(BO-BO);轴重:30t的重载电力机车。
       (3)城际快速动车组。完成120~140/140~160km/h两个速度级,适应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线路条件,兼顾AC25kV和DC1500V供电制的城际快速动车组研制、工程化验证和运用考核。
       (4)储能式有轨/无轨电车。研制出适应不同技术路线(局部无供电网混合动力或动力电池;全球无供电网超级电容储能)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完成整车试验验证和运用考核,建立技术标准和规范。
       (5)新一代中速磁悬浮列车。在自主研制常导短定子中低速磁悬示范列车的基础上,构建中速磁悬浮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检测技术平台,建立技术标准和规范,研发系列化磁浮工程车。
       2、关键零部件
       (1)功率半导体器件。重点突破硅基IGBT、MOSFET等先进的功率半导体器件芯片的技术瓶颈,推进国产硅基器件的应用和产业发展;推进碳化硅、氮化镓等下一代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2)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件。研制12000F、3.0V、10Wh/kg、100万次充放的大功率、高能量、长寿命、高安全、免维护超级电容单元器件,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储能式电力牵引技术产业化。
       (3)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突破车轴/车轮用钢的冶金质量控制、材料热处理工艺,空心车轴的表面耐腐蚀和耐磨处理技术,开展高速动车组自动化车轴/车轮批量应用。
       (4)列车制动系统。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动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动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8)减震降噪基础零部件。加快提升空气弹簧、抗侧滚扭杆、弹性铁垫板、减震器、轨距挡等国内轨道交通弹性元件性能。
       3、关键共性技术
       (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性、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驭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二)优化产业布局
       依托既有的高速列车及城轨车辆制造、大功率机车制造、货车制造、工程及养路机械制造、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制造等基地,突出重点和特色,促进形成具备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现代制造、维护检修、关键系统及部件配套等能力,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资源要素集聚,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到“十三五”末形成以株洲为主体,长沙、湘潭等地配套发展的全球领先、规模经营、持续发展、布局合理的产业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
       (一)实施创新驱动
       一是明确创新方向。在“高速、重载、便捷、环保”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朝着“绿色、智能、多样性”方向发展,提供环保、安全、准点、舒适的全新服务。二是聚集高端人才团队。落实好 “万名人才计划”、“5211人才计划”等人才政策,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聚集。通过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专业人才海外培训,主导参与制订一批国际、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等措施,建立专家队伍,培养行业领军人才。三是构建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平台。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等建设为依托,建立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和新产业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与国际国内知名院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全方位的合作。通过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构建国际化、开放式的科技创新联盟。大力推进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制造,持续加强制造技术平台建设。建立工艺设计协同管理,制定基于全三维技术的工艺管理规范,全面推广应用工艺仿真和三维工艺技术,加快推进PDM和CAPP在工艺系统的集成应用,完成三维工程化应用试点推广,全面提升现场制造和质量管理信息化水平。四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和承担国家项目,在储能技术、信息化与无线重联技术、永磁牵引与变流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快速推进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基础器件研究,针对轨道交通、新能源、电力、自动控制等工业领域发展需求,开展新型轨道交通装备、大数据智能化、高能量密度先进装备、轻量化环保材料等前沿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二)培育市场主体
       一是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合作、并购、重组、裂变等多种形式拓展市场空间和产业领域,同时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工作,加快智能制造步伐,加速做大做强。支持龙头企业积极融入中国中车国际化发展平台,持续跟踪市场政策环境变化、需求动态等情况,加快海外布局,开拓海外市场。立足现有基础,积极推动全省范围内轨道工程机械装备行业整合,集中优势资源,形成竞争合力,加快打造新的龙头企业。全力协调央企总部,力争中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铁建重工株洲道岔分公司等取得独立法人资格,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二是聚集发展配套企业。鼓励配套企业进行欧盟TSI标准、美国AAR技术标准等国际标准体系技术和产品认证,围绕易耗件和通用件产品,加快技术改造,提升全球配套能力,把株洲建设成为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品主要采购地。支持配套企业进行国内标准、行业标准认证,加快和国内主机企业产品认证、装车试验,进一步提高本地配套企业市场份额和配套能力。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行业影响力,强化产业链招商,有针对性地在地铁/城轨车辆的车钩连接件、制动系统、转向架减震器等领域引进现有稳定成熟的配套企业落户湖南,提高本地配套率。
       (三)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拓展轨道交通产品领域。把握高速重载,绿色智能方向,大力发展国铁干线高速电力机车,货运专线重载机车、车辆,城市公共绿色智能轨道交通工具,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二是壮大新产业。依托龙头企业专有技术、设施、渠道、品牌的优势资源,纵向延伸、横向扩散,重点发展专用电机,弹性元件、减震降噪元器件等高分子复合材料,新能源装备,深海机器人、电传动和工业变流、轨道工程机械等新产业。围绕IGBT芯片、功率半导体器件和系统集成应用,打造新的电力电子产业集群。三是加快发展制造服务业。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维保运营、工程总包业务;支持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合举办中国株洲国际轨道交通技术博览会。协调中车集团立足现有中车物流基地,在株洲布局中车物流总部,加快物流产业发展。
       (四)构建标准体系
       一是鼓励省内企业主导或参与构建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鼓励企业按照国标委、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要求,优先完善关键装备的重点标准,健全与轨道交通装备质量和安全相关的重要标准,扩大标准覆盖面;初步建立适应轨道装备产业标准体系,以标准促进产业发展,重点启动实施城际动车组、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轨道交通大型施工机械、牵引电器设备与系统、跨轨式单轨交通、储能式轻轨车辆等为标志的综合体工程。二是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加快培育建立第三方的专业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鼓励组建以国际互认为前提的合资认证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认证制度,加强轨道交通装备产品质量管理。三是整合“政用产学研”标准化技术力量,加强轨道交通装备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鼓励有实力的单位牵头制定国际标准,促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国内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进一步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四是以产业链为纽带,研究建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标准服务体系,促进并保障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五)建设发展平台
       一是高起点规划轨道交通城。按照产城一体化要求,彰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特色和工业文明,城市骨架舒展、配套齐全、山水相亲、宜居宜业,高起点规划轨道交通城。谋划好产业项目布局,对照2020年产业发展目标,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布局五大产业园,即主机产业园、零部件配套产业园、新产业园、IGBT应用及电子产业园,物流产业园。二是高标准建设轨道交通城。按照“老区提质,新区超前”的规划建设要求,改造提升建成区道路、管网、绿化等设施,优化医疗卫生、教育资源配置,完善金融、商住、购物、休闲等生活配套,建设美丽田心。加快推进田心大道、中车大道、盘龙路、卧龙路等骨干路网建设,同步建设水、电、燃气、宽带、电视网络等。实现成网成环,互联互通,形成产业聚集发展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新格局。

       六、政策措施
       (一)加强产业组织协调
       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和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制定并完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扶持政策、企业技术进步政策、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政策。以中低速城际动车组产品为基础,以长株潭城际铁路项目为依托,取得高速动车组生产制造资质。
       (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实施“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创新发展工程,新建轨道交通装备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工程化关键技术和重点装备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支持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形成我国城际快速动车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
       (三)增强协作配套能力
       加快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建设,从财政、土地、税收、信贷、融资等要素供给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方面给予保障和支持,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抓好一批好项目,加大进出口政策的扶持。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领域实现产品和技术的结构调整,提升我省我省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协作配套体系能力。坚持整机装备与关键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协同发展,提高本省社会配套额和协作水平。
       (四)积极拓展市场空间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我省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参与长株潭城际轻轨和长沙地铁项目建设。在按照城际轻轨、磁悬浮列车、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相互联通的思路,在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轨道交通示范线,促进有条件的市州建设轨道交通新能源车项目的同时,重点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通装备首先在湖南本地应用。全力支持中车株机公司尽快完善120-140/140-160 km/h两个速度级城际动车组研制,实现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运用考核,形成我国城际快速动车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并以中低速城际动车组产品为基础,以长株潭城际铁路项目为依托,尽快取得高速动车组生产制造资质。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营造人才竞争环境,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以重点项目、创新工程、研发基地为依托,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层次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依托国家重大项目、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引进海外领军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外高端人才,扩大轨道交通装备高端人才队伍。加快轨道交通装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技术、市场变化需求,支持省内轨道交通装备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专业群能力建设,推进省内工业职院、铁道职院等行业卓越院校、重点企业实习实训资源共建共享。

上一篇:湖南省工程机械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下一篇:湖南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