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湖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发展规划 > > 内容

湖南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8-11-23 12:54:55
       一、发展现状
       (一)发展特点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全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45.69亿元,全国排名第11位,同比增长13.8%;实现利润84.2亿元,同比增长39.1%;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4.05亿元,同比增加13.2%;完成新产品产值465.59亿元,同比增长49.9 %;完成产品出口交货值31.24亿元,同比下降4.2 %;实现利税153.57亿元,同比增长26.3%。“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4.5%。湖南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十二五”经济运行情况见下图
       2、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输变电成套装备、智能电网用成套装备、新能源发电装备等为代表的电工电器装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行业拥有湘电股份、衡阳特变、长高集团等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湘电风能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电48所国家光伏技术研究中心,行业内企业研制出来的5MW海上风电整机、1000Kv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隔离开关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已形成完整的整机制造技术。
       3、特色领域实力较强。一是输变电装备制造领域全国领先。特变衡变已经拥有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成套装备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系统成套能力。二是风力发电装备具备大型风电站设计制造成套能力。湘电风能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前五,已经形成了包括产品研发、装备制造、风场建设、电力输送的完整产业链。三是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基础良好,拥有核电电机、核电变压器、核电阀门和核泵、核电电缆以及核电管道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具备核电装备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四是配电设备智能化水平提升较快,我省已形成以威胜集团、长高集团、华自科技等为龙头的智能配电装备产业集群,包括威胜集团的智能电表和电力智能终端设备、长高集团永磁真空断路器、智能环网柜、华自科技自主研制的中小型发电厂自动化系统等。
       (二)主要问题
       1、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受经济下行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建设项目大幅减少,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行业产能过剩情况较为严重,产品价格下滑、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效益下降。
       2、产业基础实力不强。行业总体而言,基础实力不强,占全国比重仅为3.12%,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研发设计水平较低,试验检测手段不足,关键共性技术缺失,基础制造工艺落后,制约了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
       3、协同创新能力不强。行业除个别龙头企业外,整体技术发展仍然无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技术升级主要依靠国外提供核心技术。企业间合作与交流少,缺乏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
       4、领军企业有待培育。目前省内电工电器装备行业还未出现可以与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比肩的企业,省内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的深度及广度方面与国际巨头还有较大差距。

       二、面临形势
       电力装备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领域,市场需求的优化升级已对电力装备制造形成较大冲击,准确地把握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变化、新特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趋势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发展,电力装备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呈现,新能源发电技术装备、特高压坚强智能电网装备、节能电力装备将是国内外电力装备产业发展的主趋势。
       1、发电设备。发电设备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大容量、高参数、高效率、低污染、高可靠性、负荷适应性、经济性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对发电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水电设备继续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水电机组,同时提高抽水蓄能式机组及低水头贯流式机组在水电设备中的比重。核电设备重点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新能源以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最为迅速,风力发电的趋势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和效率,降低单位造价及发电成本。太阳能发电的重点是向光伏系统集成技术与配套产业发展,从而促使光伏产业的综合成本持续下降。
       2、输变电设备。输变电设备总的发展趋势是向大容量、特高压、组合化、智能化、抗短路、高可靠、免维护方向发展。电网设备向特高压、大容量、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城网设备向紧凑型、无污染、高可靠、智能化、组合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将是配、用电设备的发展重点。电力变压器发展重点主要在提高电气性能方面寻求突破。新型材料研究和采用传热特性好、高导磁性、高可靠性的变压器材料等也是变压器发展的一个方向。
       3、配电设备。高压开关及成套装置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发展热膨胀式断路器技术、组合式高压开关技术,开发GIS小型化、高性能的操作机构、免维护的断路器及二次回路智能化技术等。适用于高寒、高湿、高海拔、重污染地区的高压电器产品和铁路电气化专用设备、过电压(电涌)保护装置和电容器组开关等专用设备也是发展方向之一。在隔离开关领域,主要开发研究提高触头的接触能力、高可靠性、小型化、组合化产品。城市电网用变压器,要求具有低能耗、低噪声、免维修、自动化等性能,采用电子装置、能预测潜在故障等功能。
       (二)机遇和挑战
       1、电力需求持续稳定增长的机遇。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2011~2014年电力装机年均增长约13.44%。“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化进入高级阶段,电力需求预计年均增长6%左右。按照《中国制造2025》预测,到2020年,煤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2亿千瓦,核电装机5800万千瓦,水电装机3.5亿千瓦,燃气轮机发电装机1.2亿千瓦,风电装机2亿千瓦,全国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亿千瓦,全国需电量达到7.1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5800千瓦时。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为电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国内清洁能源发电和特高压智能电网全面建设的机遇。伴随着国家对清洁能源发电的大力推广和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规定,湖南风电和光伏、光热发电设备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国家电网2015年建设特高压以及建设智能变电站的市场需求,为我省输变电装备制造集群和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群提供了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3、“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我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随着“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我国将通过合作投资推动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方面的合作将立足于能源项目、工程建设、装备制造等领域,电力装备可能以成套设备、工程总承包以及项目运营的方式实现出口,未来电力设备海外市场空间广阔。
       4、产品技术标准发展滞后带来的挑战。特高压作为世界电网建设领域的尖端技术,在国际标准和国内产品、技术标准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体系建立与完善成为产业国际化的重要挑战。输变电设备要实现“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掌握国外的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成为重要因素。

       三、发展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产业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强化自主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建设产业集群、培育核心企业、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夯实产业基础,强化服务增值,积极拓展市场,快速提升湖南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以国家骨干企业为龙头、优势企业为核心、配套产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努力把湖南建设成为我国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特色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突破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制约。引入和扩大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研发、制造、应用和投入,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建立起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2、创新驱动原则。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对重大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给予大力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着眼于前沿领域,加强多形式的创新,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
       3、绿色发展原则。推进产业成套装备和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控制系统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快全产业链上的节能减排。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促进产业向节约、清洁、低碳、高效生产方式转变。
       4、特色优先原则。立足于我省能源资源少的现状,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特色,着重发展具有地区资源优势的新能源产业、特高压输变电、智能电网配电产业。以高端制造为重点,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智能电网配电、输变电等成套装备制造技术与系统集成向高端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规模目标。到2020年,全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形成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00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电工电器装备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形成完整的研发、设计、制造、试验检测和认证体系。构建涵盖水、风、气、核、太阳能及可再生能源等在内的多元电力供给装备研发制造体系,自主化率达到90%;输变电成套装备全面满足国内电网建设需要,自主化率达到95%。
       2、创新能力建设目标。创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工电器装备创新研究中心,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骨干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5-8%。基本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准的技术创新平台。新增国家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4个以上,新培育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新增国家发明专利数量200个。
       3、智能制造发展目标。争取到2020年,我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产品设计数字化工具普及率达到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
       4、产业结构发展目标。建设5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电工电器装备制造集聚区,在部分优势行业建设我国乃至世界区域性装备制造中心。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电工电器装备基础部件生产企业。到2025年,培育打造2~3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行业内领先、拥有核心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电力装备制造集团;5~7家50亿元以上、10家10亿元以上的电力装备制造企业。

       四、发展重点及产业布局
       (一)发展重点
       1、发电设备
       (1)风电装备。以湘电风能和中车时代为主体,大力推进海上5MW—8MW风电机组整机与低风速风力发电机组整机研发,进一步完善直驱永磁同步发电、半直驱永磁同步发电、双馈发电与异步发电技术。形成兆瓦级风电机组整机、关键零部件和输变电系统为核心的风电产业链。以时代新材、广缘科技、江麓机电、常德市飞沃等零部件企业为主体,大力推进大尺寸风电叶片复合材料、偏航系统、预埋螺套(叶片专用非标紧固系统)、先进风电叶片制造技术研发。
       (2)水电装备。以湖南云箭、零陵恒远为主体,拓展产业链,实现产业由产品供应向项目咨询、勘测设计、设备供应与产业服务的项目总承包经营模式的创新升级;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能力,重点发展50MW以下超低水头(20米以下)贯流式机组,中小型抽水蓄能机组,构建水力发电设备产业平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大力开拓俄罗斯中亚、中东、非洲、美洲、亚太五大重点区域中小型水电站的建设项目。
       (3)太阳能发电装备。依托中电48所,开展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和HIT(本征薄膜异质结)高效太阳能电池工艺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多晶19%,单晶21%的高效电池成套工艺技术的量产,为用户提供生产线建设解决方案。开展高效超薄柔性晶硅电池关键工艺研究,开发基于60µm-80µm厚度的柔性晶硅太阳电池。以太阳能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加快太阳能推广应用,带动分布式太阳能屋顶、太阳能大型地面电站、太阳能照明、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太阳能生态园等太阳能发电应用。以中机国际、中科恒源为主体,重点推广渔光互补、风光互补等分布式发电系统。
       2、输变电设备。以衡阳特变电工、长高集团等企业为主体,推进500Kv及以上超(特)高压新型电力变压器、电抗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800千伏换流变压器、110kV-1100kV电压等级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110~500Kv封闭式组合电器、智能型变压器等产品的研制和应用。鼓励输变电设备制造企业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省内特高压交、直流和柔性输变电设备研制集团。
       3、配电设备。以威胜集团、华自科技为主体,推广应用智能化能源计量仪表,重点包括0.1s级关口电能表、高精度冲击性负荷电能表、近场通信电能表、防窃电终端等产品,推动智能化电网产品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普及。鼓励威胜集团加快配电智能防火墙、永磁真空断路器、智能环网柜等智能配电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以金杯电缆、长缆科技为主体,推进风力发电机专用绕组电磁线、光伏、船用专用电缆、核电专用电缆、盾构机电缆和盐湖电缆新产品的研发,推进高压与超高压电缆附件、电缆智能监测设备、智能接地终端等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提高电器产品智能化水平和省内智能化电网设备供给能力。
       (二)优化产业布局
       依托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网建设工程、用户端设备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电源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工程、智能配电网用户端设备“三化”(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融合工程,提升研发设计、系统集成、现代制造、维护检修、关键系统及部件配套等能力,形成以长沙、湘潭、衡阳为主体,以输变电产品、新能源发电装备为重点,特色突出、配套协调、布局合理的产业新格局。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电工电器装备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撑综合发展体系的构筑和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在引进国外先进电工电器装备技术的过程中,要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吸收,加快国产化进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技术领域,要制定自主创新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完善支持政策,分步组织实施。产业科技创新要以实现电力工业科学发展为中心,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注重绿色电力技术的开发应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推动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及其设备的应用开发。以增强电力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重大技术的研发。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加强产、学、研、用的结合,注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开发及产业化,实现湖南省电力装备产业的技术提升和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针对电缆、变压器、开关等行业出现的恶性竞争现象,湖南省相关电工电器装备企业应逐渐减少相关产品的产量和技术投入力度,集中利用本企业的优势逐渐转向清洁能源发电装备、特高压装备和智能配电装备领域,加大相关产品的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加快实现企业技术升级。整体上实现湖南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结构调整,紧跟电工电器装备领域的发展步伐。推动龙头企业逐渐完成从单纯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制造和低碳制造,加大安全、节能、环保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推广应用节能、高效、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等制造技术在电力装备产业中的应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力应用低碳技术,推广清洁生产,实现绿色制造和低碳制造。
       (三)推动两化融合发展
       智能电网的“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一体化进程,要求电工电器装备全面提升其智能化品质。强化电工电器装备制造的基础配套能力,促进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实现设备智能化融合,消除一、二次设备之间的明显界限。增强设备的互动性利用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思维,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将互联网与传统电工电器行业结合,促使我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创新力和生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行业的转型升级。要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提高企业全产业链的信息化水平,主要从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等三个方面实现。我省可通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建设工程,重点支持电力装备先进制造工艺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研发,稳步推进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建设,逐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在电力装备领域的广泛深入应用,提升关键智能部件、准备和系统的自主化能力,建立健全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产品、装备、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打造湖南高端电力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四)夯实产业基础能力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政策对基础性、配套性产品重视不够,很多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薄弱的电力装备产业基础能力限制了湖南省整机能力的提升。湖南电工电器装备产业基础能力涉及材料、化学等基础学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成果转化的周期较长,转化周期甚至超过数年,单纯依靠电力装备企业难以实现。因此需要依靠企业、政府以及科研院所联合起来,对基础能力进行科研攻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利用各自的生产优势和技术优势联合研发,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以及科技政策加以扶持,加快湖南省电力装备产业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电力装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监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电工电器成套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五)加快重点领域发展
       风力发电作为湖南省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优势领域,应充分利用我省拥有“国家海上风力发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能源风力发电机研发(实验)中心”两大国家级研发中心的优势,长株潭地区已形成强大的风电机组部件制造产业链,从发电机、风电叶片、复合材料、控制系统、主轴承、主框架到塔筒等所有关键部件和工序都有一套完整成熟的制造团队的优势,相关的配套企业已经培育出包括江麓机械集团、江南机器集团公司、株洲时代电气有限公司、湘潭平安电气集团、长沙水泵厂、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湖南崇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优势,龙头企业湘电集团有限公司风电装备产业包括双馈型风电机组和直驱式风电机组等两大国际市场的主流风电机组的优势,应针对风力发电领域进行重点推进,将风力发电装备产业发展纳入全省的工业发展核心战略中。针对我省电力变压器、风力发电,智能电力装备等重点优势领域,通过选择骨干企业并加以重点扶持,提高骨干企业研发的投入能力,使电工电器装备制造骨干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

       六、政策措施
       (一)推动产业升级
       加强产业集群的规划引导,以骨干企业为核心,重点做好产业集群规划的实施,突出扶持发展专业特色园区和产业集聚带,引导同行业企业向各专业园区聚集,选择带动力强、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地方特色、拥有自主品牌的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先进行分类指导。支持建立输变电产业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重点突破智能电网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方面的瓶颈。将电工电器装备行业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创新计划,并积极向国家推荐;技术含量高的新建项目优先进入我省国家级产业聚集区和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计划,并积极向国家推荐;对于符合规划的企业和项目优先保障建设和实施条件,在立项、规划、征地、环评、建设、技术引进等方面给予便捷、优质服务;在同等或相近条件下,优先采用省内企业产品。重点支持一批技术先进、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前景良好的电工电器装备企业。推进中小企业间合作创新,构建电工电器装备创新成果与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通过采取科技型中小电工电器装备企业间的联合创新,实现包括技术的联合、技术与资源的联合、技术与实力的联合。
       (二)鼓励自主创新
       加大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经费投入,激励企业开展自主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二次再创新;加强企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建立专门的研究开发机构,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等相关力量,在重点领域开展高端技术、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事业单位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本省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激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发明成果转化,制定创新性、突破性、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政策措施,加强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奖励在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中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整合现有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力促进中心、孵化器和高新区等产业园区的创新成果和需求信息,以市场化的手段,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对接,通过产学研展洽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重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
       (三)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扩大信贷规模。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创新面向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信贷产品、服务和信贷流程,切实扩大相关信贷规模。探索电工电器企业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方式。二是支持资本市场融资。优先将符合条件的电工电器装备企业纳入省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重点安排省扶持企业上市专项引导资金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引导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构和基金等支持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是鼓励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外资进入电工电器装备产业领域,支持电工电器装备制造企业进入电站建设。
       (四)提高开放水平
       推动拥有知名品牌、市场占有率较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促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坚持区域“差异化”战略,继续支持湘电集团、衡阳特变、威胜集团、长高集团等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实施兼并、收购、重组,整合产业资源。支持有影响力的展会或行业峰会落户湖南,带动配套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推动企业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电力装备技术,而且要开展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全方位多渠道合作,还要不断借鉴国外在管理、体制和机制等方面的新经验,推进电工电器装备制造业组织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在满足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外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国外、国内两种资源优势,实现“借船出海”,借鉴和利用跨国公司成熟的销售渠道和经营模式,凭借省内企业自身优势,与协同企业形成海外市场利益共同体,扩大“走出去”的途径,并逐步在国际上形成湖南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五)增强人才支撑
       围绕电工电器装备产业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省内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电工电器强校,建立企业和高校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创新人才的同时关注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校企结合的人才综合培训和实践基地,加快形成一大批产业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重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托省内工业职院、机电职院、电气职院等高职院校等大力培养掌握先进电工电气制造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引进和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对其来湘创业等,给予奖励或补助。

上一篇:湖南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发展规划
下一篇:湖南省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