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信息检索:
湖南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经济发展 > > 内容

中西部“第一县”的生态之路

网址:www.chinagdp.org 来源:资金申请报告范文发布时间:2015-08-17 11:28:29
湖南日报记者 谢璐

  通讯员 王海燕 鞠文霞

  国家环保部关于拟命名48个地区为国家生态市(县、区)的公示期5月19日结束,“湖南省长沙县”榜上有名,这是我省及中部地区首个荣获国家生态市(县、区)称号的地区。

  长沙县,三湘第一县,国家中西部第一县。再揽一块金字招牌,长沙县人笑了!笑容背后,是长途跋涉的艰辛探索,是逆流而上的勇敢决断,是殚精竭虑的思索追寻。

  早在2004年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的荣誉之后,长沙县就立下了创建“国家生态县”的宏伟目标。10年来,目标不曾动摇,努力不曾停歇,现在,终于斩获辉煌!

  “第一县”的新内涵

  初夏,走进长沙县这一工业强县,原以为会见着工程机械繁忙运作、项目工地黄沙滚滚的场景,不想却邂逅满目旖旎:开慧河宛若飘逸的“绿带”,潺潺流入斯洛特湖,岸边绿树成荫,湖面波光潋滟,远处青山含翠;沿岸村落干净整洁,漫山的花卉苗木与农田、水库相得益彰,各色现代农庄如大珠小珠点缀玉盘……好一派河畅水清、岸绿村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景。

  深入走访,记者遇到更奇妙的现象——

  在2014年度绩效考核中,金井、北山、白沙、福临4个北部乡镇赫然列入一等,占全县8个一等班子半壁江山。然而,其中稍“富”的北山镇全年财政总收入仅为1439万元,经济贡献抵不上南部乡镇的一个大企业;而最“穷”的福临镇,全年财政收入仅200多万元,与最富的榔梨街道相比,相差300多倍。但“财大”并没有带来“气粗”,榔梨街道仅获评二等。

  这在外人看来不解,长沙县人却觉得“理所当然”。原来,早在2008年,即从“三湘第一县”跃升“中部第一县”时,长沙县就在一片对其经济发展的叫好声中,开始了一场“变革”,矛头直指“惟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办法。

  “GDP代表不了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更代表不了幸福感!”长沙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表示,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丰厚福利已探底,长沙县要在实现“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基础上,谋求更长远、更全面的发展。

  于是,一种全新的“分类考核”方式诞生了:全县23个街镇分为城市服务型、工业和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型三类,在考核上各有侧重,对城市服务型街道,重点考核城市建设与管理、现代服务业;对南部工业街镇,重点考核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等经济运行指标;对北部农业乡镇,重点考核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农业产业化,不设置工业经济和工业招商等指标。

  “以前,我们北部乡镇为了赶超南部,可能会抱着拣进篮子都是菜的心态,降低门槛,引进一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科技含量的项目,反而丧失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青山铺镇党委书记孟立祥说,“现在,我们一心一意搞生态农业,村里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民生活得更舒心了。”

  正因如此,长沙县逐渐形成了“南工北农”的区域版图,全县300多家重点企业均进入南部以长沙经开区为龙头的“一区七园”,总用地面积仅20平方公里,不到县域面积的1%,却产生了90%以上的工业产值和税收收入,形成了“用1%的土地支撑经济发展,99%的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局面,既带来了“金山银山”,也守住了“绿水青山”。

  “全国园林县城”、“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第一名、“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一个个绿色光环刷新了“第一县”的内涵。

  “第一县”的新举措

  在金井镇涧山村,有一块特别的土地,“生态孔”中,一束束水草探出脑袋,泥鳅、鳝鱼、青蛙等小动物自在栖息;沟渠旁,每隔50米就设置一个小斜坡,方便青蛙蹦上蹦下;渠内还设有横向生态带,给小动物们留出“散步走廊”和“逃生通道”。这些沟渠被当地村民笑称为“青蛙宾馆”。

  这就是于去年完工的国内最大、我省首个耕地生态保护型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规模277.34公顷。

  “田间有微型‘污水处理厂’,农业生产污水在此通过沉淀和芦苇、石菖蒲等植物的净化吸收,氨、氮、磷和农药等有毒物质的含量大大降低,减少了对下游河道的水污染。”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范新国介绍,与传统项目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0余吨。

  如此创新的举措在长沙县并不罕见,10年来,该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开创出了一个个“率先”,每一个“率先”都掷地有声——

  率先清退“三高”产业。长沙县于2003年就全面退出化工行业,从2005年起,在县里招商引资过程中,县环保部门有着“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每年都要否决几十个环保不达标的项目。

  率先实行生猪退养。长沙县一度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年存栏量最多时达到了220万头。2010年起,该县划定禁养区、限养区,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区内养殖户发展种植业及二、三产业,且严格采用种养平衡等技术实现达标排放。几年下来,县里的生猪控制到了80万头以内,经济作物种植大户多了,村里的环境美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率先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农户每月只需缴纳3到5元保洁费就能享受到与城市社区一样的保洁服务,从前卖不了钱而到处扔的废物如今收集后还可在村里的“环保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彻底改变了以往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旧貌。

  此外,长沙县还率先成立生态办、率先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实施农村环境整治、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体系……

  有力的举措如春风般吹来美丽的变化:金井镇的茶山绿波荡漾,高桥镇的水库白鹭翩跹,榔梨镇的古街青烟袅袅……

  “第一县”的新追求

  在长沙县的跳马镇有一处坡地,种植着100多亩绿色植物,此植物外形类似甘蔗和高粱,高大的绿叶在阳光下随风摇曳,形成绿浪,景象颇有些奇特。

  这就是中南林业大学教授雷学军的速生草基地,速生草是雷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伟大发明,其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效率非常高,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核算,一亩速生草一年的动态捕碳总量可达到普通乔木的100到150倍。

  以该植物作为“秘密武器”,长沙县在生态建设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有了全新的追求——于2014年率先全国提出创建“零碳县”。

  “所谓‘零碳’,并不是说完全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通过统筹规划,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产品封存、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为零。”杨懿文解释道。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长沙县已在部分湿地培育出了可种植15万亩速生草种苗,已示范种植300多亩,并在世界首次示范封存1000吨二氧化碳。“今年,县里还将建立一座用碳产品发电的生物质电厂,同时选定3到5家试点企业,启动碳排放权模拟交易系统,企业排放1吨二氧化碳,要购买0.68吨标准碳产品,多排放多交钱,少排放少交钱,谁污染谁治理。”杨懿文说。

  “长沙县要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快‘零碳县’创建工作。”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庆红表示,下阶段,要加强各部门联动协调,在全县创建零碳医院、零碳学校、零碳企业、零碳村庄、零碳社区等。如今,各零碳单位的建设如火如荼,全县人民采用各种低碳“妙招”来实现“两型”生活。

  在长沙经开区,鼓励工业厂房朝多层发展来提高土地利用率,若企业将工业厂房建设到2层以上,使容积率提升到1.0以上,可免报建费。杨懿文说:“我们要争取将园区容积率提高3倍,在不增加工业规模的前提下再造3个经开区。”

  在县住建局,35辆执法自行车替代了原先过多的小车,现在去城区内距离较近的项目工地执法和服务,干部们都是骑自行车,大家风趣地说,我们这是由燃汽油变成了烧“板油”。

上一篇:湖南公布新型城镇化试点地区
下一篇:湘阴挺进省会半小时经济圈

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北京中政国宏社会经济咨询中心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国宏大厦23层

邮政编码:100038

开户银行:北京建行万丰支行

银行账号:1100 1042 4000 5300 6848

联系电话:010-65067990  65067996

图文传真:010-65067996

单位信箱:vip@chinagdp.org